智能电视和网络盒子被广电封杀事件再次成为用户痛心的焦点,广电宣布了推出行规首批屏蔽81个非法应用,风云直播、喜马拉雅、熊猫听书等知名软件上榜。随后天猫魔盒、开博尔盒子、英菲克盒子、华数传媒等为了彻底响应广电总局的行动相继发布了“关于屏蔽非法违规应用的说明”。
虽然短期内盒子上的应用数量会大大减少,但作为实力为著称的小米推出的小米盒子,硬件出众的华为推出的华为荣耀盒子,性价比出众的UT斯达康推出的UT蛋蛋盒子为阵营的安卓梯队拥有正规版权的网络盒子依然有生存空间,甚至获得了更好的市场环境。过去的两三年间,违规第三方视听应用在盒子上颇为猖獗,甚至公然侵权。仅在今年,业内就有版权方起诉第三方视频聚合应用的案例,如央视网起诉VST全聚合直播CCTV一套等24套节目,爱奇艺起诉万花筒视频擅自播出《来自星星的你》等。如今,广电总局在铁腕处理违规应用的同时,也推出了“纯净认证”制度,正规版权方推出的第三方应用,完全可以在通过该项认证后上线盒子平台。
广电发威?幕后有真凶?
观点一、广电发威 互联网赚的太狠?
计划经济时期,广电是重要的文化宣传部门,2014年我国城乡电视观众规模为12.78亿,人均每天看电视时间157分钟,电视广告收入1200多亿,这无疑是一笔大生意。
互联网的兴起无疑是广电的敌人,互联网兴起后,电视广告的收入就被分摊了。2014年互联网广告的收入是1500亿元,而且互联网广告的增长速度也快于电视广告。
人们上网时间越来越多,看电视时间越来越少,而视频网站、电视盒子的兴起更是要了电视广告的命。有线电视费没人交,电视广告没人投,你让电视台的人吃什么?广电总局这时候维护自己的利益是必要的,所以对盒子,智能电视就一定要加以限制。
观点二、阿里玩的猫鼠游戏?广电躺枪?用户受伤?
对于智能盒子与电视的厂商来说,消费者需求就是钱。买盒子,买电视收的是真金白银,广告分成也是真金白银。你出规定,我绕着走赚钱也就是了。于是,广电规定不准预装,盒子厂商就开启USB安装的功能,USB禁止,那就通过Wi-Fi网络在PC端安装。
广电可以继续严格规定下去,而厂商通过擦边球绕开的技术解决办法太多了。大不了一切都禁止,然后刷个固件什么都开放就是了。但是压迫之下必有人反抗,有专家猜测阿里为了整合资源故意把矛头指向了广电,全面封杀以后,那些山寨,没有大品牌厂家正规授权牌照方的盒子已纷纷倒下,这样阿里就有机会大力扩展自己的资源,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了,阿里云OS系统始终是被阿里垄断,所以站在用户角度还是选择开放的安卓系统几大品牌比较好,如小米盒子3(四核,369元)、华为盒子M330(四核,369元)、UT蛋蛋1S(八核,299元)。
转换思维 海阔天空 用户受益
尽管互联网媒体兴起,但是在内容制作上,广电一方仍然有很大优势,而且在受众数量上,广电并不少,在内容的实时性上,传输的品质上,广电目前阶段也占优势。一味的冲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转换思维,平等谈判,百姓受益,何乐而不为?
推荐经销商